和同事一起看了由黄渤导演的作品《一出好戏》后,我感受颇多。
作为一名中毒已深的 HR,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会被我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上去想。
不得不佩服黄渤思想的深度,使我一瞬间想通了纠结几个星期的问题。
我将戏中人物的三个领头羊进行区别,他们分别代表了一个公司的三个时期。
王宝强时期
典型的创业初期管理方法,人管人,多劳多得的薪酬,而且并无制度可言。
王宝强的一句话让我很深刻“不管马进,还是马退,只要能找到吃的,那么就是好马”。
在面对生存的时候,就好比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的员工是毫无自尊可言,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在创业初期的时候都经历过这个过程。
当下面员工忽然意识到:作为员工,不仅要养家糊口,还应该被尊重被肯定的时候,
公司内部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了。这时候于和伟就带了一部分人去开创了另外一家公司。
于和伟时期
于和伟在王宝强时期就开始了资源的积累(丰富的食物),戏中特别强调了“时机”两个字。
其实于和伟一直在等着王宝强犯错,从而顺理成章地自立门户。相比王宝强的公司,他的公司有什么值得吸引人的地方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家公司尊重员工,并不太看重职级关系,而且有了薪酬体系、分工合作、员工激励各种规章制度作为支撑。
所以在于和伟的带领下,大家过上了短时间内美好的日子。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大家的目标开始产生分歧:黄渤认为我们不能只是为了生存,而应该更好地生存。
因为跟于和伟的目标不一致,黄渤被踢出公司,被逼无奈,他也只能自立门户。
黄渤时期
不得不佩服黄渤,让我真正见识到,一家有愿景、有使命、有目标的公司是多么强大。
首先,黄渤得到创业资金以后,(彩票变成鱼)并未立即创造公司,而是思虑了很久,一起把公司愿景和目标给想明白了。
公司愿景:新人类的开创者;
公司近期目标:离开小岛,寻找更多资源;
公司长期目标:繁殖后代,壮大公司规模。
由此可见,黄渤是一名资深的人力资源总监,有了愿景和目标以后,他开始用他的理念和信仰寻找跟他志同道合的人(张艺兴、舒淇),顺理成章地成立了新公司。
他们 3 个人意识到,他们三个是离不开小岛的,必须要获取更多的资源与劳动力来完成公司的目标(离开小岛),所以他们找准时机,进行一次宣讲,这次宣讲他向大家传达了两个信息。
公司的愿景与目标
展示了公司的技术
其目的就是让大家相信,他们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
当然黄渤知道仅仅靠愿景是留不下人的,所以他组织的团建(篝火晚会)使用了绩效管理,从而有效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到了一起(当然,戏中还特意渲染了黄渤的个人魅力,也就是领导力与演讲口才)。
下面为大家画出黄渤时期的组织架构图:
岗位职责
总经理——负责做好战略与目标的制定,并且维护好下面中层管理的关系;
生产部——负责抓鱼,摘果子;
后勤部——负责洗衣服,做衣服,打扫卫生等;
技术部——负责研发离开小岛的工具;
市场部——负责记录天气,风向信息。
我用平衡记分卡来诠释下黄渤如何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链接到一起的:
公司愿景:新人类的开创者;
公司近期目标:离开小岛,寻找更多资源;
公司长期目标:繁殖后代,壮大公司规模。
战略主题
生存下去
制造航海工具
1.战略主题分解成关键成功指标
生存下去:
提高果子与鱼产量
建立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培训。
制造航海工具:
收集可利用资源;
技术创新。
2.战略地图:
通过以上的大致描述,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其中的逻辑。
电影的结尾有些凄凉,由于黄渤在纠结责任与担当更重要,还是金钱更重要的时候,
目标变得模棱两可(公司愿景上的不清晰或者错误),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总结
该电影很好诠释了企业愿景、使命、目标对于一个公司或者组织来说,是多么重要,让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达成一致,是多么重要。
最主要的是让我清楚了愿景、使命、目标的区别在哪里,使我思路瞬间清晰。
这就是绩效 HR 眼里的“一出好戏”,你有同感吗?
当一个人自我感觉成熟的时候,已经离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越来越远。
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50多岁的中年人,不光年龄增加了,整个身心也走向中年。
回过头来思考,我发现自己不想变成一个所谓成熟的人,也不想在成熟的体制和舒适的状态下生活。
因为我知道,所谓的成熟,意味着你的眼光被遮蔽,你的锐气被磨钝。
所谓的成熟,会有意无意驱使你主导年轻人的发展,自以为是地“看清楚”一些事情,一些“看来很愚蠢、不规矩,充满破坏性和颠覆性”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年轻人正在向我们走来。从我们身边走过,走向更远的地方。
关于喜欢
值得做到极致的事,除了喜欢,还要有助成长。
人的一生中做事情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有这样一种——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饿死也要做。
如果喜欢下围棋,饿死也要坚持下。如果喜欢数学,一分钱报酬都拿不到我也要钻研,最后变成陈景润那样也好。他最后得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的荣誉。
但不要忘了,如果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好,就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那是可能把你的人生毁掉的东西。
你喜欢的,应该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的东西。
清华的水木年华,他们两个长得比我还要难看,而清华的女生又特别少,谈恋爱根本就轮不到他们两个。
两个人在宿舍里特别孤单和痛苦,最后想到一起唱歌互相安慰一下,没想到两个人的声音和在一起成了很好听的男声二重唱。
于是两个人背着吉他,先到系里表演,然后到学院表演,再到北京各个高校表演,到最后,他们连清华大学的学位都不要了,专心唱歌。
这就像我刚才说的,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流浪一辈子也不怕。
我很佩服他们的决定。清华大学的学位固然很好,但是与你终生喜欢的事情相比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说到底,学位是无能的人的遮羞布而已。
不过我觉得,大学学位要拿,但在大学学位之上,不管是出国还是考研,就要跟你人生真正的目标结合,否则就是为了拿学位而拿学位。
关于能力
什么都能干,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干。
现实生活中一般有两种资格,“硬资格”和“软资格”。
“硬资格”就是你拿到的各种各样的学位文凭证书。一般情况下,复旦大学的学位证书比其他普通大学的证书在找工作时更好用一点儿。哈佛大学的又比复旦大学的好用一点儿。不过,也仅此而已。
新东方就拒绝过很多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因为很多人虽然有这样的“硬资格”,却没有相应的“软资格”,或是没有工作经验,或是对中国的教育和教学没有正确的看法,或是没有做事需要的正确的心态。
“软资格”是什么?是我们真正的能力,是我们在一生的奋斗中,不断积累的人生经验、智慧和学识。
一个人真的有能力,就一定能让别人看到。人们能从你的眼神、动作、谈吐,从你做每件小事的状态中,判断出你到底有没有能力。
之前一个从清华大学 MBA 毕业的学生到新东方来应聘。面试的时候,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请在一秒钟之内告诉我,你最得心应手,能做且必然能做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他想了一两分钟,最后告诉我:“俞老师,我最擅长的是跟人交流。”
我说:“你都两分钟没跟我说话了还算是善于跟人交流?”
他就说:“MBA就是综合管理,我的综合管理能力很强,我懂人力资源,也懂市场,还懂市场营销、公关、后勤行政物流,你让我干什么我就能干什么。”
我说:“对不起,我不能用你,因为从你刚才的一番话中我就知道了,你什么都不能干。”
在我看来,当一个人说他什么都能干的时候,意味着他什么都不能干。
其实我真想听到的是这么一句话:“俞老师,我能帮你打扫厕所。”我想,如果一个拿着如此好的学位的人能心平气和地把一间厕所打扫干净,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还会给他晋升,先是两间,后是四间。当他把四间厕所都打扫得极其干净时,我一定会让他管理其他几个打扫厕所的人,他会成为新东方厕所卫生部部长。
请注意,这就已经进入管理岗位了。等他把这些人都管理好了,我会把新东方整个后勤系统交给他,一路任命下去,万一哪天我一不小心翘了辫子,他也许就是下一个总裁。
没错,总裁就是这么当上的,不是一上来就能当总裁。
所以,你一秒钟内能说出的最擅长的事,应该是你做完一定会有好成绩的事。
关于勤奋
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
在北大的50个同学当中,我的智商应该属于中下水平,但我的勤奋一般人比不上。我平均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每天三餐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
我不敢说自己已经领悟了生命的本质,但我至少敢说自己比一般年轻人还要勤奋。我的勤奋能给我平时的思考和讲课补充营养。
还是以读书为例,我平时读书会有意无意写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想法。坐飞机、坐汽车,这些时间都是我读书的时间。
我很幸运,从小到大没有晕过车。在特别颠簸的时候都可以用电脑工作、看书、看视频,甚至连续工作10个小时,就跟在办公室一样。所以,我充分利用时间看了更多的书,做了更多的工作。
我开始体会到当老师的成就感是在北大当了三四年老师之后,作为一个老师,成就感源于学生的喜欢。
我的这种成就感并不是轻易获得的,而是通过不断琢磨,改进课堂教学。刚开始,很多学生开小差,有的背着书包就跑了,到最后,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
后来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将它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知道以何种方式方法能最高效地传授知识,最后,发现别的班的学生都来听我上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和年轻人的勤奋不同,我的勤奋已经是另外一种概念——思考。我经常写一些笔记、感悟。心在退,身在进。
“心退”是让天地更加广阔,“身进”是因为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但是我不会要求谁做到跟我一样,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经历体验种植到其他人身上。
就好像克隆,或许可以克隆出另一个俞敏洪出来,但那个俞敏洪是一片空白,而我却处在经历过人生风雨的丰硕状态。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个是臭皮囊,另一个是有精神支撑、有灵魂附着的存在。
年轻人,去闯,去努力,去奋斗,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做坏事,只要保持良心,剩下的什么事情都能做。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艰苦!
关于理想
即使没有理想,但这2件事肯定能做。
理想是什么?我认为理想就是一辈子不断把自己拉高的信念。
如果一个人以打麻将为自己的终身理想,我想他最后顶多也就是个麻将专家,并没有创造什么真正的成就和价值。
理想可以有大有小。
例如,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曼德拉一辈子的理想。在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施行已久,以至于大部分黑人都已经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他们是下等人,不需要思考什么权利和自由。
但曼德拉没有这么认为,他意识到非洲自古以来就是黑人的土地,而非白人的土地,黑人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这个理想使他被关进监狱27年,但是27年间,他没有一天停止过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所以在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种族隔离政策土崩瓦解。
一个人即使想不清楚自己一辈子想干什么,但是有两件事情肯定能做:
01 是想清楚三年后自己应该做成什么样子
02 是保持每天都要进步的心态,每天让自己完善一点,成长一点
企业家们其实也很少有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一辈子要干什么的理想。
比如马化腾年轻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会做一个人与人无缝对接的全世界最伟大的腾讯社区——微信;
马云也是连续做了四个公司以后才开始做阿里巴巴,开始倡导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用新东方这个平台,为中国千家万户的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
阶段性的理想却总是可以有的。
我在农村的时候,阶段性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学,在这样一个理想的指引下,我连续参加了三年高考才最终考上大学,而且是北大。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想,让我人生的高度开始慢慢拔高。
高远的理想把我不断拔高,交往的圈子也越来越好,周围有理想、有能量的人越来越多,我不仅追着他们攀高,还被他们拉着升高。
所以,你要交牛气的朋友,天天跟在他后面,向他学习,他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而不要远离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只为在不如自己的人中做老大。
理想可以是阶段性的,但必须是高远的。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最后却开创了伟大事业?不太可能。
关于自我管理:给你 6 点建议
关于自我管理,我比较推崇职业经理人中少见的管理大师——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的理念。我在斯坦福大学听过他的课,所以对他印象很深。
他有一条名言是对经理人的忠告:
“无论你从事哪一行,你都不只是别人的员工,你还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员工。”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必须要有效管理好自己。对于长远的自我管理,我有六条管理措施可以分享给大家。
01 设定长远目标
比如,除经营新东方之外,我还设立了三个长远目标:
一是创办一所“两三千人、永远不扩招”的私立大学;
二是设立一所文化研究院;
三是在全世界进行深度旅行,写出深度游记。
02 确立阶段性目标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就感,应该设立阶段性目标。
比如今天要把这篇课文背出来,到睡觉之前背下来了,就是阶段性的小成功和小成就。
把这些小成功加起来,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大成功。
03 以“看见最后成果”来自我激励
特别是身在企业高处的管理者,他们由谁来激励?答案是通过“看见最后成果”来激励自己。
新东方作为一个培训结构,最后成果就是对学员的改变。
我工作有非常大的动力,就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这个则要通过经常给学生们做讲座来强化,要是半年一年没接触学生,激励机制就会减弱。
04 每周总结,给自己打星
我会每周写一次日记,回顾七天的经历,并根据收获大小给自己打星。
以下情况会得到比较多的是:
在家里读了一本书,没有受到其他任何事情的干扰;写了一两篇我认为比较出色的文章;跟别人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05 保持学习心态
我不把跟新东方相关的工作列入打星的范围,因为这些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能力的重复,而不是提高。
不过有一个例外,就是我在哈佛商学院参与讨论新东方案例,这也被我算在打星的范围之内。
因为我从他们的行为方式、表达方式和教授的讲解方式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个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尽管那一天我连觉都没睡好,但是我依然要给它打五星。
06 经常放松自己
我有的时候会突然跑出去爬山、看云。
有时候晚上月亮升起,我会跑到院子里,坐在月亮底下,什么都不干,就静静地看着月亮。
没错,这都是我放松自己的方式。
这个世界的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不管他们有多少缺点。
我希望等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的墓碑一定要刻上这句话:“他一生与年轻人为伍。”
如果那一天只有一个人来看我,我希望这个人不是徐小平,而是一个年轻人。